找到相关内容60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宗中国少林问禅百日峰会

    一手,这样你和男女授受不亲就冲突了。如果授受不亲是原则,那么援之以手就是灵活,如果你坚持原则是错的,如果你援之以手,变成了一个常态的话,那你也是错的。在中国讨论的这些概念中,今天没有时间充分的展开,这里...

    王守常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74788677.html
  • 直道录

    也。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,乃至叔嫂授受不亲,礼也,非专为不贤者设也。故鲁男子闭门不顾邻妇,古今称其善学柳下惠,未闻病其为不贤也。是知不避嫌有二:非超情离见大人之境界,则越礼犯分、小人而无忌惮者也。故...

    袾宏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3142389462.html
  • 佛教、道教在终南山

    、玉华观、白鹿观、筠溪道院、纯阳演化庵等,皆建于元代。元王守道《玉华观碑》 云:“当是时也,山林城郭,宫观相望,十百为居,甲乙授受,靡然不劝而自勉。道化 之行,自三代而下,未有如是之盛也。”AJ此时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50590320.html
  • 论王船山的天道观

    如‘之’为出生而往之义。”(《说文广义》,9/56)由此可见,在虚词——船山称之为语助词——“之”中仍然保留了本义“本此而达彼”的痕迹。人之道乃是“天人授受往来之际”。(《外传》,1/825)在人道中...

    刘梁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5692086.html
  • 唐五代宋初敦煌尼僧史初探

    严谨或有一定贡献的耆宿大德的一种荣誉称号。按律藏规定,尼众的受戒须有二部僧,即比丘僧大德十人,比丘尼大德十人进行分别授受,如果在边地,也须有十人,即比丘五人、比丘尼五人。赐紫即指“赐紫衣”,我国古代朝廷...

    杨宝玉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31492241.html
  • 长安佛教历史进程概论

    735)、金刚智(671~741)来长安之后创立的。他们在印度时修学的地点不同,分别传承了胎藏界和金刚界的法门,到达长安之后,则互相授受,从而融合成更丰富完整的体系。接着,经过一行(683~727)、不...

    增勤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693695.html
  • 虚云戒制思想及其实践析论

    十一月底在南华禅寺启坛传戒。此次传戒规模胜过上一年传戒,广东省陈济棠、李汉魂等政要前来护法,广州、韶关甚至远及香港的信众都纷纷前来随喜,授受菩萨戒者多达数百人。散坛之后,虚云亲自主持编印《南华寺同戒录...

    陈金凤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294095.html
  • 洪州禅的思想特色

    卷二)但在禅的授受过程中,禅师为测试和衡量禅僧素养,或禅僧为表达自己的禅悟,不可能完全没有语言往来。因此,怀海认为,即使有所言说,也应尽量避免落入“死语”,这就要求对传统思维方式予以改造。有禅僧问怀海...以种种误解。真正全面担负起禅的中国化的,当是洪州禅。百丈怀海在马祖道一的基础上,模仿世俗生活方式,把传统儒家思想转化为禅的礼仪规范、寺院生活准则和禅学授受原则,使禅的中国化步伐更为坚实有力。怀海出于对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74994912.html
  • 《禅林宝训》中的僧团管理之道

    十余载,是知先圣授受之际,固非浅薄所敢传持,如一器水传于一器,始堪克绍洪规。如当家种草,此其观探详听之理明验也,岂容巧言令色,便僻谄媚而充选者哉(圆悟书)。(31)   《宝训》中特别提到了对优秀的...

    宗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0094943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伦理精神

    戒体,是指弟子从师受戒时所发生而领受在自心的法体,亦即由授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构成的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,实际上也就是受持戒律的意志和信念。道宣以心法,即阿赖耶识所藏的种子为戒体。他说:身口意“是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五明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0196049.html